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进展如何?(二)
【编辑日期:2023-11-23】  【作者:zzst】    【 关 闭 】

编者按:2023年10月15日至17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受邀来我市调研指导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常修泽教授对示范区建设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及时发了5篇枣庄“所见所思”短文,引起诸多关注回到北京后,常修泽教授5篇微信短文做了补充修订,整合集成现予分期刊发。




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进展如何?(二)

——对山东枣庄的实地考察与思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常 修 泽


第三篇.启迪:能否“以榴为媒”,促进不同文明的包容与交融?

一一山东枣庄考察思考之三(文明篇)


 中国石榴博物馆引发我深层思考有必要重点挖掘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冠世榴园”内涵,特别是石榴博物馆内文物的文明价值。第一次知《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偷吃的禁果,不是苹果(apple),而是石榴(pomegranate)。英语中的石榴(pomegranate)似乎与“帕米尔”有关!原来是张骞通西域带回的:源于波斯及阿富汗一带,属“伊斯兰文明地带。古波斯地毯上石榴图案且“石榴”载入伊斯兰教的经典《可兰经》(又称《古兰经》)。

以色列钱币上图案也是石榴。然,为什么近日“以巴战火纷飞”?你见过元代关汉卿这个“俏冤家”散曲吗?最后三字“石榴花。鉴于多种文明如此交集——都爱石榴,可否以“榴为媒”,作不同文明包容交融这篇大文章?

建议把不同文明包容交融纳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需要,世界更需要。可以按《包容性改革论》的思维,而不是文明冲突论的思维,推进各方面工作(十年前出版个人专著《包容性改革论》,可供交流参考)。

 调研石榴产业发展                             参观中国石榴博物馆

          


                         




第四篇. 城乡:产业如何“创新”?乡村如何“振兴”?

——山东枣庄考察思考之四(薛城篇)


(一)产业创新靠啥?一靠制度,二靠技术,根本在“人”

 参观著名民营企业一一健袖生物医药公司,老总苏德伟,原是国有矿局员工,毅然从原体制“突围”。敢为人先,不愧叫“健袖”,健康产业新领袖。他详细对我介绍如何瞄准欧美,如何与广药集团合作,创新技术和产品,事迹感人。交流中,我举“双拳”示意:一拳是制度创新,一拳是技术创新,“似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任何创新示范区,少一不可。关键在于:欲真正实施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必须要有“创新型企业家”带领(见拙著《现代企业创新论》94年版)。

(二)乡村振兴:要素重组,农民作主

 与乡村干部共商:如何在落实国务院批复、推进乡村振兴”,把农村真正办成“要素聚宝盆”(修泽在全国县域大会提十条建议时照),特别是农村三块地如何改革搞活?到周营镇巩湖村,看新型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此社特产薄皮辣椒。我指着“地”,讲威廉.配第名句:“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现场探讨土地流转,谈乡村要振兴,人、地、金等都要素重组。到沙沟镇,参观“十里湾研习社”。启发:一定要全要素挖掘乡村各种资源,潜力很大。要有大思路:例如“宅基地资源”如何挖掘?能否但大一点,敢为人先?干部群众都应全方位深入“研习”。在沙沟镇张庄村,看到农民这家电商,颇为感慨:数字革命浪潮涌来,呼唤中国农村产生千千万万个“车轱辘电商”!

   调研周营薄皮辣椒示范种植园              调研枣庄健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